研究指出,愛笑的寶寶長大後大多比較聰明,具有幽默感的寶寶通常較能忍受挫折、調適壓力與負面情緒,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相對比較好。
幽默是幼兒綜合能力的高度展現
在心理學上,低階的幽默感指的是人們可以理解和欣賞事物的不尋常、不一致,並感到趣味十足。比如:當1歲多的寶寶聽到玩具貓發出「汪—汪—」的叫聲會大笑,這表示他已認識貓、狗的模樣和叫聲,所以會對不尋常的聲音笑開懷。如果孩子還能進一步作出逗趣的動作或表情引人發笑,那表示他可是個幽默高手呢!因為這些行為,正是孩子運用有限的能力和生活經驗,嘗試對環境做出的回應,它是認知、語文、人際、情緒能力和創造力的高度綜合表現。
多逗弄、示範,培養寶寶的幽默感
研究顯示,嬰兒在出生幾週後,就具有粗淺的幽默感。當孩子對著你扮的鬼臉笑,就表示他已能解讀父母的表情,這也是最早的幽默基礎。建議你多逗寶寶笑,讓孩子模仿,並回應寶寶的動作,因為當他發覺自己發出某些聲音時,爸媽會興奮地模仿,他便會持續地發出相同聲音,主動吸引你的注意,這就是寶寶學習逗弄人的開始。
爸媽可以試試把臉貼著小嬰兒的肚子,嘴上發出有趣的「噗-噗-噗」吹氣聲,一路往上移動逗弄他。8、9個月的嬰兒已有物體恒存的概念,當你和他玩躲貓貓,一下子看見、一下子又不見了的驚奇,也會使寶寶發出樂不可支的笑聲。
玩象徵與扮演遊戲,強化幽默感
孩子1歲後,已較能了解事物間的關聯性,因此,當事物跟他所熟悉的有衝突時,也會覺得特別有趣。以2歲的孩子為例,當媽媽不小心把蛋糕上的奶油抹到鼻子上或看到爸爸假裝滑倒,他們也會迸出笑聲。1~3歲的孩子,很適合透過象徵與扮演遊戲來培養幽默感。比如拿玩具積木假裝玩打電話想像遊戲。聯想力提升的孩子,幽默感也會被強化。孩子也很愛穿戴大人的衣帽,來逗大人笑。爸媽可準備扮裝衣物或道具,鼓勵孩子用不同的聲音和動作來扮演各角色,這些都是強化幽默感的好方法喔!
節錄自信誼學前教育雜誌